5月8日上午9时,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活动中心里,工人们的号角正昂扬吹响,劳动者们的旗帜在此刻飘扬。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中烟)召开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大会。
座谈会上,公司领导、员工有序入座,全国及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标兵、四川工匠等劳动代表意气风发,静静等待接受表彰、发表见解。他们是支撑四川中烟运行的重要枢纽:对外,市场营销人才强化品牌征人心;对内,科研技术人才创新求索抢突围。企业如同一所巨大的“学校”,栽培了这些劳模工匠,组建起一支支有力的匠人分队,他们齐心协力、精益求精,从不同角度推动着企业越走越远。队伍建设,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实最困难的时候就是2015年到2016年之间。”在谈到履职的艰辛往事时,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绵阳卷烟厂广东分中心广州片区经理范涛回忆,“当时我们正面临着川渝中烟分家。而且又正逢商业公司追求产品结构的节点,产品越是便宜就越难销售。”范涛自1998年参与工作,在企业营销一线年迎来了最大的难题——在广州区域的品牌建设与产品销售。“广州有11个分局,我们跑遍了这11个分局,但却没有一家达成意向,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相当头疼、痛苦。”范涛感叹道。产品结构在销售上为范涛带来的难题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当时企业在广州发展的咽喉。在这关键时刻,企业对品牌的创新,成为了范涛解锁广州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2015年四川中烟创建全新一类产品之后,我们和公司交涉的底气就充足了许多。”有了敲门砖,范涛的行动变得更加迅速、果断,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将市场拓展开来,让更多的商业客户知晓、了解。挎上单肩包,与同事做好分工协作,奔走在市场最前沿,收集信息、了解需求、完善调研,针对市场最新趋势和变化作出反馈。范涛的行动马不停蹄,长期驻外一线工作导致他患上了高血压等各类慢性病,但他却心怀集体荣誉感,克服病痛、不知疲惫。
在以范涛为代表的企业员工努力下,四川中烟在广州的产品销售状况持续向好,市场规模打造初见雏形。“现在慢慢的,我们在广州的市场拓展开来,每次看见消费者选择我们的产品,心里就非常欣慰、非常开心。”范涛用自己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一线劳模的形象,诠释了何为建设之道上的全国烟草行业模范。
在范涛的故事里,产品创新成为了解决矛盾的转折点。不同于活跃在市场一下的范涛。一批创新型人才同样活跃在背后,在生产车间、在技术中心。
四川中烟成都卷烟厂制丝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孙常荣正在生产车间和团队成员商讨技术问题。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创新是一种标杆,对于四川中烟来说,具有战略层面的重要性。”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成都卷烟厂制丝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孙常荣在谈及创新对四川中烟的重要性时解释道,“我认为,创新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管理层面的创新;一方面是技术设备层面的创新。”
孙常荣在谈及技术设备创新时尤为坚定:“如今四川中烟的生产规模、装置设备,距离上海、杭州还有距离,创新是我们突破重围的方式。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算法提升工艺质量,结合管理创新,最终目的是达成全新的智式车间、无人车间。”
在孙常荣29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没有离开技术这条线路。在他曾经对未来迷茫之际,得到了四川中烟“导师”的指导,坚定了技术这个方向。所以他对技术创新所持的高要求、高目标,无比强烈。“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学杭州、赶上海、超一流。’为此,我们要全力去完成这个事。”孙常荣带领团队上下,齐心协力,协同作战,总是将技术创新放在首位,这股执拗劲,使他主持的多个创新项目荣获中质协QC专业级等奖项、个人获得“四川省优秀基层管理者”等荣誉称号,造就了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团队。
走出生产车间,来到技术中心,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技术中心产品配方员朱鹏程所在的团队围桌而谈。不同于将自己的匠人精神传播给团队的长辈孙常荣,朱鹏程是他所属团队中那个接受指点的明星新秀:“在产品部的几年间是我对产品认知水平快速提升的阶段,这和前辈的提点是分不开的。每个人的感官都有局限性,而前辈的经验恰恰能帮助我们这样的晚辈少走弯路。”
在朱鹏程眼中,前辈的指点使他受益匪浅,他所参与最为之骄傲的系列产品,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我当时参与研发的产品系列是公司发展转型之中的关键,更是产品线的基石,后续衍生产品的研发反而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进,很多创新点也都是我们当初研发时形成的。”
与团队合作共创、开拓进取的经历让创新对朱鹏程来说意义非凡:“四川中烟成立之初,创新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整个品牌焕然一新;近年,创新像是一个发动机,驱动我们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围绕创新,朱鹏程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二作论文2篇、中文论文2篇,参与国家局揭榜挂帅项目“多极化配方技术升级”和“数字化产品配方设计技术”等项目,将创新视作产品的灵魂。
前人引路,后人修筑,孙常荣和朱鹏程的故事证实了创新需要代代接力,匠心需要代代传承。诸如这样的故事仍在四川中烟上演,还有什邡卷烟厂、绵阳卷烟厂、西昌卷烟厂、长城雪茄厂……企业多个质量控制(QC)小组不负众望,积极创新,不断在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ICQCC)中斩获奖项。由工到匠、持续创新、推陈出新。
包括范涛、孙常荣、朱鹏程在内,自企业成立以来,四川中烟已培育劳模工匠31名,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行业劳动模范5名、四川省劳动模范6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10名、四川工匠6名、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3名。围绕人才培养、由工到匠,四川中烟工会打造“四大”平台进行劳模工匠培育。
为树立工匠,公司工会开展全国、省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四川工匠等荣誉奖项的推荐工作,搭建选树平台,厚植人才沃土。每两年开展一次“四川中烟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聚焦企业各方面处于一线的优秀人才,以身作则,带头引领,造就一个个学习的榜样。
四川中烟长城雪茄厂手工车间卷制大师李秋月(右)正在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为鼓励工匠,四川中烟将五月定为“劳模工匠宣传月”,通过发布劳模工匠系列报道、宣扬劳模工匠精神事迹、搭建劳模工匠宣传平台,释放人才效应。联合各大媒体刊登和播放,弘扬工匠先进典型事迹。
为满足工匠,公司工会挑选一批技术、业务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强的劳模工匠创建创新工作室。提供600万元项目资金“蓄水池”,供劳模工匠们实现自己的新价值。
多方配合下,四川中烟工会持续通过“选、育、评、宣”四个方面优化劳模工匠人才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企业成就工匠,工匠筑造企业。
由工到匠,是一条长久而艰辛的道路,这不仅需要企业的辅助催化,还需要员工自身的破茧重生,团队之间的传承成就。四川中烟负责人表示:“人才引领、人才驱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和内在意涵,年轻干部人才队伍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中坚力量。做到严管厚爱,把严的基调贯穿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成长进步各阶段,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加强大的后备力量。”(陈春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小思说法 直播间里“疯狂的石头”你能看透吗? 下一篇:中药行业“强者恒强” 六巨头上半年净利润占A股中药板块超五成